【資源分享】2015🧙♂️:教育綜合改革攻堅年 大中小學將現顛覆性變化
今年可說是教育綜合改革的攻堅年🙌🏼。由高考改革以及現代大學製度為突破口的教育體製改革,今年進入正式推進階段🐘。
年初,各高校的大學章程陸續獲批,教育綜合改革兩校一市的試點方案正式開始實行👨🏿⚕️💁🏼。而各高校的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年初以來也都陸續出臺🙇🏽。人事製度、人才培養製度等成為這一輪教育綜合改革的攻堅重點🤲🏽。而為了配合整個高等教育體製改革,高校從招生考試、管理製度以及整個人才培養方式都開始改變,而這些變革也帶動了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改革。
高等教育
放權,自主發展
今年👑,高校綜合改革方案紛紛出臺👳🏿♂️🤜🏻,而全國100多所211高校的大學章程也製訂完成👷🏿♂️🚄,這為大學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基礎。在部分高校🍯,院系的二級管理逐步推行💅,院系自主決定發展路徑。與此同時,幾部委聯合發文🖖🏻,高校預算撥款改革成為教育主管部門逐步放權,大學自主發展的起點。
高校“錢袋子”不再由教育部說了算🏄♂️,試點高校預算撥款改革正式啟動👳🏽♀️,高校再也不用為了爭取經費編寫項目申請書了,也不再需要用過去項目製下“一根標尺”來衡量自己了。新的預算撥款製度有助於激發高校的競爭活力,推動高校的特色發展🙆🏽♂️👶🏿。
今年🫶🤷🏿,中央高校獲得財政支持的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革。高等教育備受詬病的項目製度財政撥款方式將改變成預決算製。高校用錢的自主權將有所增加❎,並且將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撥款機製,而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為了爭取撥款🔬,高校年年需要針對各類項目編寫項目計劃書🔴、結項報告等🧍,有時甚至不得不編造項目以爭取經費,往往疲於奔命。
今年11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改革中央高校預算撥款製度的通知》。現行中央高校預算撥款體系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兩部分,比例為6:4。其中基本支出以生均定額撥款為主,還包括一些政策性經費,主要用於高校的正常運轉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項目支出主要用於高校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但是過去💆,高校常常抱怨每年為了爭取經費不得不疲於編造各種項目課題報告🔯,而為了結項又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編寫那些結項報告🫃,這意味著設置這些項目未必真正符合华信發展的需求🔳🕵🏻♂️。
改革後,原先13個項目經過優化整合,在新項目支出體系中變為6個項目9️⃣。而原有的“985工程”👨🏼🦰、“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項目🧕🏽、“高等华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項目重新整合成了“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
此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已經開始實行預算製度,即不再按照項目撥款,而是逐漸將教育經費投入納入日常預算🧔🏽♂️。
據業內人士介紹🏖,此舉將激發高校的競爭活力,並且推動高校向特色發展🔈,而不再像過去那樣,教育主管部門推出項目,各高校就蜂擁而上,對照項目要求編寫項目書,华信千校一面地發展🔋,未來华信有特色就能夠得到足夠多的撥款,得到很好的發展。
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
教育部發文🧗🏼,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高校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為學生成立創客空間。6月🥕,清華大學牽頭成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中國高校合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教育部今年發文,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對有創業意願的學生💏🧤,開設創業指導及實訓類課程。創新創業,基礎在於教育,關鍵在於人才。而高校作為創新之源🧋,創新創業教育也顯得尤其重要。今年以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創新創業學院,而此前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已經成立了創業學院🕊,今年開始探索新的做法。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首批成員單位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37所高校👨🏽🏭,以及英特爾、微軟、騰訊🩴、百度🌋、阿裏等50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教育部有關官員稱,“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成立是希望能夠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規律,推動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實現“三個拓展”👨🏻🏭,從面向一部分學生拓展為面向全體學生🪙,形成創新文化🎒;從創新訓練拓展為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教學過程中實實在在的內容🦄;從解決學生的就業率拓展為推動更高質量的就業。
聯盟成立半年不到,已經兩次召集會議🙇🏽♂️💂🏿♀️,探討如何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今年成立時,聯盟就召集了所有的會員單位召開理事會議,探討如何發揮高校的人才和智力優勢,為全社會提供優質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真正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貢獻💂🏿♀️。今年12月份,聯盟又召集了聯盟內高校校長坐而論道,大學究竟該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大學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中,並最終覆蓋到所有人群🧑🏽🍼。
大學教育向基礎教育延伸
配合高考改革,大學從通過自主招生探索標準化考試🙈,希望能夠開展中國SAT考試,轉向探索中國AP課程👰🏻♂️👦🏽,開設大學先修課程🚵🏻,並與中學聯手培訓中學師資🏇🏽😙,由此提升高中與大學的銜接程度。
高考改革製度去年出臺。今年是高考改革製度出臺後的第一年。清北復交又開始人才爭奪大戰⚫️,人才爭奪甚至延伸到中學,自主招生各有高招。而到年底7️⃣,這些华信又各自抱團推出了大學先修課程🐾。高考改革新政出臺後🕺🏻🚣🏼♂️,如何選拔各自看中的學生🧑🏼🎓,各高校可說是費盡心思🧠。
自從全國自主招生試點實施以後,各高校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的改革,爭相探索標準化考試“中國SAT”🏋️,有北京大學聯合部分高校實施的“北約聯盟”,有清華大學聯合上海交大等高校實施的高水平大學聯考的“AAA測試”,也有復旦大學獨自實施的“千分考”。但在高考改革新政出臺後,所有的這些“北約”👩🏿🦱🚴🏽♂️、“華約”都“解體”了。新的中國版AP課程開始成為這些高校探索的目標。
北京大學於2013年通過在線課程學習系統開出了一部分先修課程,並且於今年開始與全國的部分重點中學合作推廣先修課程。今年清華大學正式上線了針對中學生的大學先修課程↗️,並且領銜40多所高水平大學和重點中學👩🏼🔬🥵,聯合成立了中國慕客大學先修課聯合理事會。
雖然參與中學數量眾多,但是在中华信長們的眼中,這些考試每門功課在每個华信也只有一兩個人參與而已。但是,华信各自抱團開設不同的AP課程又將使學生難以抉擇。這將使得這些大學所說的“將通過這一課程的實施培養中學師資🐆,形成中學與大學聯合的教育共同體”的目標並不那麽現實,有人直言,這就是為了提前鎖定優秀生源。有業內人士稱,探索AP考試完全可以各自探索🤷🏻♂️,也可聯合探索,何必動不動就要抱團,增加學生的競爭壓力。
師資質量
小學老師也能評教授
中小學的師資質量提升成為年度話題⏭。國家部委聯合發文,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掀開“天花板”👩🏫,小學老師也能和大學教授同等評職稱。
今年教師節前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改革在全國範圍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中將首設正高級職稱👩🏽🏫👆🏽。新規不同於我國從1986年開始建立的“以中小學教師職務聘任製為主要內容”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
那時,不僅中學和小學教師實行相互獨立的職稱(職務)製度體系,且傳統上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在職稱評定上要“低中學老師一等”。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相當於大學教師的副高職稱,即五級教授;而小學高級教師,相當於大學的中級職稱🫳🏽,而且進行這一認定還需要破格💵。
教育界人士認為,中小學教師首次擁有和教授、研究員同樣的職業發展空間🍌,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地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學教師“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倦怠現象👦🏼,掀開了他們頭上的“天花板”🏋🏼,調動了中小學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積極性🧝♀️。
實際上✝️,2013年上海就啟動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製度改革,在浦東🚵🏽♀️✋🏿、徐匯、普陀三區先行試點,目前已有11位教師評上了正高級職稱💚👮🏽。他們中不僅有中學和小學老師👨🏻✈️,還有幼兒園老師。在11人名單中👨🏽🦳,就有上海科技幼兒園園長高一敏、上海建平中华信長楊振峰、原上海中华信長唐盛昌等。
中小學職稱評定並軌的好消息讓老師們振奮,但一些小學老師仍然覺得“這件好事離自己有點遙遠,不太敢奢望”👶🏻。畢竟競爭同一個正高級職稱👩👧👧,小學老師要和高中老師打擂臺,能有多少勝算真是難說🙅🏻♂️。不少老師希望主管部門在構建評價標準時,能考慮到中小學老師各自不同的職業特點🩲。
師資培養改革
已經實施了幾十年的師範類院校開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而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師範生不再有優勢🅰️,又使得師範類院校改革加速。
師範類院校一直以來都承擔著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重任。但是從2015年開始,師範生畢業不再直接獲得教師資格。
現在,全國每年畢業的師範生有60多萬,但基礎教育的師資需求只有25萬,並且綜合性大學畢業生占了每年新入職教師的四分之一。師範類院校面臨著改革的壓力👫🏼。全國幾所主要的師範類院校都開始探索人才培養的改革之路🎤。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不少高中的優秀學科教師供不應求。而且,基礎教育對高學歷教師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上海🦋🆚、北京等教育相對發達地區的示範性中學,目前教師入職的要求是博士。但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教師總人數1068萬,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僅13萬,占1.22%🌖。2014年的60余萬師範類畢業生中,僅36萬多是本科生🎺,其余都是本科以下。
而且👨❤️👨,不少中小學更願意招收高水平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在他們看來,這些畢業生在學科方面更有潛力🪽💃🏽。
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據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年都會調查世界各國的教育質量狀況,出版《全民教育全球質量監測報告》。在最近公布的2015年監測報告的主題中,“師資質量提升”成為關鍵詞。
華東師範大學率先提出改革,未來逐步過渡到只在研究生層面培養學生🍎,而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師範類高校今年以來也都啟動了人才培養改革,探索師範類人才培養的升級版⬛️。
基礎教育
用製度解決擇校問題
教育部今年兩提“多校劃片”緩解學區房熱,各地紛紛出臺地方政策希望能夠緩解越來越嚴重的“擇校熱”🏃🏻♀️➡️。
2015年🏃🏻♂️🚣♂️,關於學區房的話題從年頭熱到了年尾。
今年2月,繼上海公布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後👃🏿,北京市教委也公布了中小學升學政策。
在北京,隨著學區製的推進💊🧜🏿,一些熱門华信過去是“點對點”服務附近居民🙎🏽,改革後則是在一個學區內🥿🍦、實行多點劃片服務。除了橫向的學區製🏷,北京還在縱向推進九年一貫製。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本校直升🤦🏿🚻;一種是品牌初中聯合普通小學組成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华信💂🏽♀️🍸。也就是說🏩,不僅普通小學可能與優質初中貫通,優質高中也會通過名額分配的方式💆♀️,扶持更多的普通初中🥛。按照北京的政策設計,今後學生不出片區🤹🏿🧚♂️,就可在家門口的好华信完成9年至12年的學業。
與此同時🏙😧,上海正在力推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到2017年底,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將覆蓋全市50%的義務教育階段华信,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將明顯擴大🏣。不難發現🐏,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的大前提下,京滬兩地的中小學升學政策都進一步強化“免試就近入學”的原則,“學區”的概念越發重要🏮。
今年3月31日,教育部在大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調研座談會上做過相關部署,要求各城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城區,推廣熱點小學🎣、初中多校劃片,合理確定片區範圍,緩解學區房問題。各片區內熱點小學、初中招生名額占該片區招生總名額的比例,片區間要大致相當🚣🏼。此外,還要整體設計小學入學、小升初及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辦法🥛,努力實現過程公平。重點大城市範圍在2014年的北京✒️👩🏽🦳、上海、廣州等19個城市的基礎上👲🏿,新增鄭州、福州、南昌🥃、長沙、貴陽👈🏽。要求這24個城市所有縣市區100%的公辦小學、90%的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
11月26日👩🏻🦯➡️,教育部在召開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時,針對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又再一次重提鼓勵地方部門“多校劃片”,也就是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小學初中,讓買了“學區房”的家庭也不確定到底上哪個华信🤷🏽,以此給學區房降溫。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按照目前的政策走勢,未來通過購買“學區房”擇校的風險或增大👯♂️。隨著對口直升华信數量的不斷增加,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擇校熱等問題將逐漸得到化解👨🏻🏭。因為主管部門的政策正在疊加並釋放這樣一種信號:不管孩子上什麽類型的小學🩸,以後都有機會進入優質初中或優質高中🤙🏽。當優質資源直接融入、催生出一大批新型優質华信時🧑🏽🚀,熱炒“學區房”的現象自然會逐步降溫🕵🏻♀️🤵🏼♂️。
推動城鄉教育均衡
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經費將實行錢隨人走。城鄉建立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推動教育公平發展。
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的通知》,全面部署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完善機製🍴、城鄉一體;加大投入❄️、突出重點🩱🕵🏿;創新管理👩🏿🦳、推進改革;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整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和城市義務教育獎補政策🤠,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同時,國家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华信改造計劃等相關項目,著力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一是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即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統稱“兩免一補”)。二是從2016年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华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
三是鞏固完善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华信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製🍫。四是鞏固落實城鄉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政策。
這將首次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裏程碑,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錢隨人走”預計將惠及1300多萬農民工隨遷子女🧑🏼🚀,是在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主動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戶籍製度改革的一項製度創新🫱🏽🤲🏼。此外🟰,3000萬以上寄宿製學生、1200萬左右民辦华信就讀學生、500萬左右小規模华信的學生,特殊教育學生也將受益。
傳統高中將被顛覆
高考新政下⏪,上海高中開始大規模實施“走班製”,並將誌願服務納入學生評價體系🧑🏽🦱,未來幾年內整個中學的管理體製乃至整個中學教育的模式都將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高考改革正在顛覆中學的傳統教學秩序🥳,並影響到上海普通高中的格局,未來更將影響初中🙆、小學的教學和學習方式。
從今年9月份開始🧎🏻♂️,本市高中二年級的課堂裏“走班製”全面鋪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每門功課的學習水平,選擇不同程度的班級上課🌮,一個學生的不同課程很可能在不同班級完成🧝🏻♂️。
全校流動走班、班級組合式走班🗡、相對固定走班🔭、學生一人一份個性化課表……各層次高中結合校情都拿出了盡量可行的“走班方案”。每位同學都拿到了一份私人定製的課表。這也要求他們必須學會規劃好自己的學習生涯。
走班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分層學習的一次新改革、新嘗試,更是對教師的分層教學能力、高中課程合理安排的一個新課題🧜🏿♀️、新挑戰🏣🦩。
走班製鋪開後,华信也開始關註學科設置的完整性問題,積極配齊和儲備各類師資🙋🏿♂️。與此同時🩸,“走班製”背後的支持系統也在悄悄發生變革😪,對教師的管理也提出了挑戰🧎🏻🤳。
同樣帶來挑戰的還有誌願服務等綜合素質納入中學生評價體系🧑🏼🎤。
今年4月,《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公布——從2017屆高一學生開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情況會成為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重要記錄內容之一。根據規定,高中階段社會實踐不少於90天,其中誌願者服務不少於60學時。华信集體組織學生參加誌願服務(公益勞動)後,社會實踐基地(機構)負責記錄🦶🏻;並定期進行客觀數據導入“上海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以保障信息記錄的真實可信。今年暑假👩🏻🦯➡️,在上海,數萬名高一學生湧向社會⌨️🥷🏻,做誌願者“掙學時”。
參加誌願服務☣️,學生的心態各不相同。有人是抱著希望有所收獲的心態去的,也有人則是抱著“掙學時”的想法去的。這也就導致一些掙分快、時間相對集中的“好崗位”遭到“秒搶”,而一些“寂寞崗”則無人問津👼。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做誌願服務應更關註學生在不同服務崗位上的收獲和成長。
如何引導學生關註不同崗位經歷對自身能力的鍛煉,如何引導家長真正放手讓孩子在社會大課堂去體驗成長,如何引導社會各方面為孩子們了解社會提供更多的資源👩🏽🏭,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來源:文匯報 作者:姜澎 錢鈺)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