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理想信念✊,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11月6日下午,臻知樓報告廳舉行“走近陶行知,涵養未來好教師”講座,學前二系一年級、學前一系三年級以及行知社的部分同學參加📉。
本次講座由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理事、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理事👌、蘇州市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鳳祥老師講授。
李老師提出問題:“不忘初心:你的初心是什麽?”帶領同學們進行思考探索👱🏿♂️,以六張圖片進行引領,並結合自己上學的經歷👨🦽,介紹自己當老師的原因以及自己的理想職業轉變的過程,進而提出在新時代對教師的三大要求。
第一🔀,要對標新時代,塑造未來教師的人生品相🔔。李鳳祥老師從教師職業本身🪈、社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的期待三點入手🗾,列舉了當今望子成龍的社會現狀,家長把教育的壓力給到了教師的身上,從而提出第一小點:教師是人類社會最古老🧛🏻♂️、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其次,李鳳祥老師從《我的教育理想》“我心中的理想教師”章節入手,引出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及標準;最後,結合當今時政熱點,介紹當今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期待,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進行簡要分析✝️,提出教師要求與標準♦︎,強調教師是“引路人”的角色🤚,要學會更好的適應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從而幫助同學們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第二,對話陶行知🕉🫷🏼,滋養未來教師的情懷與智慧。李鳳祥老師提出問題思考:你為什麽要當教師?否定之前認為教師待遇好要當教師的觀點,提出教師其實是一項非常辛苦的職業⛔,特別是我們幼兒園教師🎹,加深同學們對教師行業的思想認識;其次,李鳳祥老師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點入手,接著又介紹了美國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觀點,然後引入陶行知先生👩🏻🦱,簡單介紹了陶行知的生平經歷🧑🧒、以及要在農村教育辦學的原因,突出陶行知的偉大貢獻,從而提出了三點原因🤵🏻♀️:(一)博大的教育情懷🧔🏼♀️:“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精神;(二)精深的教育理論:融貫中西🔊、知行合一🕎👈🏿;(三)崇尚的人格精神✍🏽: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提出我們要鑄就“行識式”優秀教師,建議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預定一個“做陶行知式先生”的大目標,要具備大格局、大視野🕺、大胸懷、大智慧以及大工匠精神的要求及素養◽️🧝🏼♀️。
第三,走行知之路,探尋未來教育生活的詩和遠方🛀🏻♉️。李鳳祥老師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陶先生的教學法理論和創造教育理論在蘇州🍒;蘇州市陶行知研究會的37年風雨歷程。在此突出了蘇州市發展此精神的優勢之處。
最後,李鳳祥老師提出對蘇幼所有學子們的五點建議。他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修養道德情操、開啟育人指揮、提升社會活力和熱愛自己的人生!他積極倡導同學們投身教育行業,相信同學們會遇見更多的詩意與情調。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