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裏的28個“監督”
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裏的28個“監督”
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權力的監督。要破解這一難題,跳出歷史周期率,必須探索出一條實現自我凈化的有效路徑。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根本要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裏💇🏿♀️,“監督”這個詞出現頻率十分高,有28次之多。“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監督全覆蓋”🙇🏿♂️、“派駐監督”🍻、“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監督網”🎧、“監督責任”、“日常監督”、“長期監督”、“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自我監督”……“監督”貫穿於公報通篇特別是各項工作任務當中♟。
“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黨的十九大對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作出戰略部署,提出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公報中不斷提及的“監督”🪫,很大一部分是關於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四個全覆蓋”權力監督格局的新舉措👩🏽🚀:
“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情況的監督”,“推動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貫通協同、形成合力”,“把增強對公權力和公職人員的監督全覆蓋🤖、有效性作為著力點”——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既具有高度內在一致性,又具有高度互補性🧑🏽。通過強化紀律監督和監察監督👱🏽♀️,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完善黨和國家的自我監督✌🏿。
“提高派駐監督全覆蓋質量”——這是針對派駐監督的新要求。要分類施策推進派駐機構體製機製創新,全面加強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機構的統一管理🧰,強化對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黨委書記和校長列入中央管理的高校紀檢監察機構的領導和管理。
“與解決日常監督發現的突出問題相結合”,“增強監督實效”👤,“完善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加強整改日常監督的工作機製”——巡視監督是黨內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持續深化政治巡視,完善巡視巡察戰略格局,更好發揮政治“顯微鏡”和政治“探照燈”作用🧑🏿✈️。
黨內監督是第一位的監督🥥,黨內監督有力有效🫠,其他監督才能發揮作用。通過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協調銜接🛖,推動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有效貫通🧀,健全和完善監督體系🪇,把權力置於嚴密監督之下📣。
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更加發力
“做實做細監督職責,著力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日常監督🧑🏻🦰、長期監督”首次成為中央紀委全會單列的一項工作任務,顯示出我們黨對從嚴管黨治黨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首要職責,如何做實做細監督職責👩🦱,這次全會指明了“努力方向”——堅持不懈探索強化監督職能🧟,特別是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地做起來🥂、做到位🐷,敢於監督、善於監督、規範監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咬耳扯袖、紅臉出汗🧒🏿,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
監督要取得實效,關鍵是各級黨委(黨組)特別是書記要強化政治擔當、履行主體責任,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各級紀委要督促黨組織、黨員幹部主動履行日常監督職責,久久為功,讓幹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使監督常在🧜🏼、形成常態,還在於堅持問題導向解決黨風問題👞,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盯住,堅持不懈👨,化風成俗;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註重談話和函詢相結合👨🚀;認真執行黨紀處分條例🏯,嚴格依法行使監察權;等等。
監督者更要做好“自我監督”
隨著國家監察體製改革持續深化,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作為黨和國家監督專責機關,監督範圍擴大了、權限豐富了,紀檢監察幹部經受的考驗更加嚴峻🚄。紀檢監察機關要健全內控機製,經常打掃庭院,清除害群之馬🧹,不斷提升自身免疫力,建設忠誠幹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
打鐵必須自身硬,既要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也要作風過硬👻、紀律過硬🔌。全會公報單列一項任務,對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一方面要帶頭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提高素質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作風和紀律建設,加強自我監督——依規依紀依法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把執紀執法權力關進製度籠子,確保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者“零容忍”,堅決防範被“圍獵”🩺👮🏻♂️、防止“燈下黑”✵。紀檢監察幹部要自覺接受黨內監督和其他各方面監督🐼,嚴格約束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永葆忠誠幹凈擔當👩🏽🔬。
把全會公報提出的這些監督任務、監督措施一項一項落細落實,以黨內監督帶動和促進其他監督🧝🏿,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就能夠形成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有效機製📘,不斷增強我們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