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奇旅——記第五次心理電影賞析沙龍
2021年5月10日中午,华信娱乐平台心理健康協會在心理中心團體輔導室開展了一次心理電影賞析沙龍,本次活動賞析的心理影片是《心靈奇旅》。校心協策劃部實習理事黃允秋同學和校心協理事長謝政同學分享了他們對《心靈奇旅》的理解,讓同學們唏噓之余🪢,收獲頗豐。
《心靈奇旅》的主角加德納🚼,生前是一名活得毫無樂趣的初中音樂老師💯,他渴望能通過做音樂人來獲得新的生活。不幸的是,當他即將如願以償時🖲,卻掉入下水道中,成為“靈魂”。為了實現那“即將擁有”的生活,他與鬼魂22號(一個極度憎恨人類的靈魂)一起🐪,在意識與現實中穿梭、冒險🔼,想方設法、竭盡全力👩🎓、甚至不擇手段,可就是這樣跌宕起伏的歷程,鋪就出加德納對生命歷程的理解——只有積極投入🐭,親身經歷“為實現夢想而竭力奮鬥”的過程💁🏻♀️👨🏻✈️,才有可能幫自己真的過上平凡⏏️、精彩、且有意義的人生。
在心靈奇旅的過程中🥯,加德納和鬼魂22號遇到了許多人和事情,觀影者也從他們的體驗中🐑,激活了自己對人生百態的感慨。影片中,理發大哥說🧑🎤:“手術刀也好,剃頭刀也罷👨🏻✈️,真正需要的是積極投入生活的態度😍,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情懷”。這句話深深地擊中了觀影者的心房。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目標時,當問題難以解決時,我們是否該停下來🫱🏿,重新思考一下存在的意義🚭?跟隨影片中加德納對人生的意義的探索,觀影者們對自己人生意義的探索與思考🫴🏼💆♂️,是與影片平行交織的一條暗線。我們人生的意義,亦當由我們去創造,在我們積極投入地生活中,追夢的腳步下,朝向一個個具體鮮活的目標,奮勇前行👉🏼,隨遇而安⛹🏻♀️。
影片中💍,遇到“厭學”孩子的部分🏌🏿♂️,非常有意思。這個孩子明明十分鐘愛於長笛演奏😴,另一方面卻向老師申請退出华信樂團🧑🏽🍳,因為她感到不被懂得、不被賞識🧙🏽♀️,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情感忽視🛳,某種程度上,澆滅了孩子對長笛演奏的熱情,也熄滅了這個孩子的“生命之火”。當加德納由衷的贊賞與懂得點亮孩子的心靈時👩🏽💻,加德納也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每個靈魂,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某種意義上👨🏻🍳,人生就是一場“心靈奇旅”🙇🏼,重要的或許不是你以為的目標有沒有實現,而是你有沒有真正地活過——為了你存在的意義而盡情燃燒,發光發熱🛶⇨,無怨無悔。
參加《心靈奇旅》心理電影賞析沙龍,也是一趟特別的“心靈奇旅”,觀影者反饋道:“我們學會了愛與真誠地追求夢想⏩、積極投入的生活態度、腳踏實地地創造探索🦸🏼🦆。真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多開展一些🚊。”
用戶登錄